共享单车国抽结果堪忧 该如何前行

如今,在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抽查结果的确令人堪忧。

根据国抽结果显示,在被抽查的24批次样品中,有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反射器和脚蹬间隙两项。本次共享单车不合格率高于近两年普通自行车的国抽不合格率。而此次检测按民用自行车标准进行,也就是自行车最基本的要求。但共享单车与家用自行车相比,具有使用高频率、存放环境差等特点,用民用自行车标准去检测共享单车是否合格本就宽泛,但仍有12.5%的共享单车不合格。

尽管共享单车属于新事物,然而从本质上说,它还是属于代步型自行车。那么,对“自行车”这类完全标准化、高度成熟化的工业产品来说,一成多的不合格率无疑是很高了。要知道,质监部门的此次抽检,并没有涉及共享单车所特有的GPS定位模块、无线移动通信模块、机电锁车装置等,仅仅只是检查了一辆自行车所应标配的“传统零部件”。即便如此,共享单车仍然被检出了种种问题。

依照自行车生产产业既有的品控水准,应当不至于形成如此之高的不合格率。但目前大多数共享单车运营商都是委托自行车生产企业进行生产,价格是他们选车的主要依据,由于不了解自行车技术标准,很容易出现对生产企业管控不到位,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而共享单车扩张所产生的“约定短期交付”天量订单,给接单产家造成了巨大压力。不少自行车生产企业不仅生产线全开,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零部件短缺的情况。在此前提下,产品质量下降并不奇怪。

事实上,前几年自行车行业并不景气,受制于销量下降、订单萎缩,许多产家都主动减少了产能。共享单车的狂飙突进、疯狂下单,恰好遇上了自行车制造行业的收缩周期,两者的合作自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配”“不同步”。由此所导致的后果,最终必然呈现在产品上。

此外,共享单车在投放运营后,由于部分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遭到损坏,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也属于不合格产品的范畴。

共享单车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但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共享单车市场的长远和健康发展,所以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更高的重视才行。站在***的角度,要根据市场的发展适时出台相关标准,制定法律法规,把共享单车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纳入法律与制度监管的范畴,让企业有标准可依,有法规可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样的共享单车需要维保、什么样的单车要被报废,缺乏统一标准,而只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

作为共享单车企业,也不能只想着打价格战,拼数量,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而更应该“拼服务”,其中就还包括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单车,避免因为车辆损坏而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甚至是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安全,这样才有利于共享单车良性和长远发展。

来源:本站 作者:雨歇 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