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水路联手 物流降本增效——多部门联合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重要突破口,以铁水联运为代表的多式联运,在政策持续加力和经营主体发力下,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提升联运畅通水平、提高联运服务效能等4方面13项具体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400万标箱,年均增长率超过15%等目标。这意味着,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社会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铁水联运取得哪些成效?行动方案的出台,将从哪些方面助推铁水联运迈向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企业。
去年全国集装箱铁水
联运量同比增长16%
多式联运是由公路、铁路、水路、管道等运输方式中的两种或以上有机结合,通过相互协调、衔接和转换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作为多式联运的重要方式,铁水联运是指铁路和水路高效联合运输。
“铁路、水路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方面,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铁水联运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
以宁波舟山港为例,通过开展铁水联运业务,使西南省份有了通向北美、南美等地区的快速出海通道。从重庆运至宁波舟山港的外贸集装箱,在时间上由传统水运的十二三天缩短为58小时,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节约近50%。
不仅如此,与公路运输相比,铁水联运的节能减排效果更加明显。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海铁中心副主任张周龙介绍,去年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完成145.2万标箱,节约燃油9200万升,相当于节省10.7亿元;减少碳排放26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650平方公里。
这是我国铁水联运深入推进的一个生动缩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有关负责人说:“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铁水联运进入快速发展期,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逐步显现。”
运输总量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由“十二五”末的236万标箱增长到687万标箱,年均增长23.8%。2022年,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为875万标箱,同比增长16%,远高于全国货运量的增长速度。
运输结构持续调整。目前,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全部改由铁路和水路运输,2020年沿海主要港口矿石铁路和水路疏港比例较2017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既有效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又助力节能降碳。
基础设施加快联通。“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利用车购税资金,支持26个集疏运铁路进港项目建设。目前,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均超过80%。
完善运价调节机制
推动信息开放互通
铁水联运,关键在“联”。基础设施联通水平、运输组织效率如何进一步提升,是铁水联运迈上新台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线路联运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问题有待改善。“海铁联运环节多、成本高,其中铁路成本是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跨路局运价下调空间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张周龙介绍。
河北港口集团业务部部长刘洪表示,要实施灵活的铁路价格调整策略和运费结算体系,针对具体发运货种、路径、流向,充分结合汽运、海运市场价格变化,及时、快速调整铁路发运价格,推动形成铁水联运比较优势。
对此,行动方案提出健全市场价格体系,研究完善铁路运价调节机制。鼓励铁路、港口、航运企业实行铁水联运价格优惠,将为推进铁水联运降成本、增效益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