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ISPO户外用品展览会丨南京ISPO2024

论坛精华 | 户外运动与自然教育,跨界前行

6月29日,由ISPO、全国自然教育网络主办,自然萌承办的2024华东自然教育论坛如期举办,以“自然教育新版图——户外探索与心灵成长”为主题,邀请了多家自然教育机构分享自然教育与户外运动的跨界融合与新机遇。

来自九州步道的贾黎平先生为大家分享了“无痕山林”在户外探索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无痕山林倡导的理论有两个:尊重和对环境的小冲击。尊重是指要尊重我们所去的目的地、户外环境,要尊重所有在这边的生物和环境。对环境的小冲击,包括徒步、露营、体育行为等如何对当地目的地的环境做到小冲击。”

“无痕山林的七大原则:Ⅰ.事先充分的规划与准备;Ⅱ. 在可承受的地表行走与露营;Ⅲ. 适当处理垃圾维护环境;Ⅳ.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Ⅴ. 减低用火对环境的冲击;Ⅵ.尊重野生动物植物;Ⅶ.考量其他的使用者。”

“无痕山林倡导的是前端处理。我们尽量使用可循环的水壶,可循环的餐具。““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实际上我们要做好在节约的情况下还要做到循环再生利用,就是可再生利用。”

来自苏州果木童年的黄晓青女士分享了与户外品牌合作的“去山野”自然教育项目,通过户外运动环保产品的引入让亲子家庭直观地理解从塑料垃圾到“包包”的循环经济的过程,并以碳积分的方式让亲近自然、生态友好的方式可以真正转化成对环保产品和可持续户外的支持。

“去山野不只是徒步项目,会用自然游戏的方式带领大家去感受,包括跟自然的一些链接,同时以自然博物、无痕山林几种方式共同去融合,然后带大家去体验不一样的山野徒步。”

“我们遇到了一个户外运动品牌,他们的产品是用塑料瓶回收的RPET来制作的旅行箱包,从瓶子到包,很好地解决的我们去山野过程中无痕山林后的那个部分,垃圾捡完了它后去了哪里,所以双方共同去做了这个包包,就是我们去山野的时候每个参与者都会背的一个包包,是用三个矿泉水瓶做的,这个包里面我们会放一个小本子、一支笔、一个放大镜。”

“之后我们会在无痕山林的垃圾捡拾活动基础上,加入更多后终端环保产品的植入,和对每个参与者的激励互动活动。这里提到的激励活动,比如说后续我们有可能和当地zhengfu合作,将我们活动纳入到他们正在筹划上线的全民碳积分项目,让参与者可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的环保行为对全球的碳排放的贡献,他可以用使用碳积分去换取更多环保型的产品,以激励他多做环保行为。”

爱丁堡公爵国际奖的CEO陆丰先生介绍了爱奖的由来与历史,并详细介绍了户外探索科目如何通过细致到交通方式等日常行为的要求,来实现青少年全方位的素质提升。

我们有170多家执行伙伴机构,其中包括140多家国际化学校,在上海这边大家耳熟能详的惠灵顿等等,所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国际化学校,会积极申请爱奖,我们会为他们提供授权许可、导师培训、工作运营上的支持。对年轻人来说可能震撼力强的、受到教育的是户外探索科目。

户外探索是爱奖受欢迎的科目之一。我们有16家专门提供户外探索科目的执行机构,为这一百多家学校提供服务,他们开展这些科目的时候必须遵守我们的十项原则,无痕山林是通用的原则。

归属自然野外生活教练培训发起人李金华先生以自己作为乡村少年成长起来的个人经历出发,直击当下青少年心灵迷惘、个人价值感缺失的诸多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通过户外荒野的自然探索来改变和治愈青少年,甚至为他们提供人生职业的新可能。

“如果把学习和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的时候,教育就自然而然发生。”

“乡村年轻人拥有的在自然行动的天赋和感染力,但是他们没有机会发挥个人的价值。于是在2021年,我们做了一套野外生活教练的培训,这个现在已经开了十几期了,培养一百多个年轻人,走进了我们户外运动这个行业里面。“

“每次带一个孩子进入野外,户外能量满满,回到城市,能量像电池从迅速一直降。我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更多时间的长度可以带给都市的青少年和年轻人,于是做了这样一个间隔年计划:春夏秋冬分别28天-42天长周期的营期。还是聚焦之前提到的主题:把学习和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

我们呼吁建立自然教育和户外运动教育的生态共同体,给所有的青少年建构起一个足够丰富多元的,就像森林一样的一个生态网络,让这些孩子可以这么去轮转。

在崇明返乡创业的施怡女士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骑行开启社区运营之旅,又怎样因缘际会与芦花和候鸟结缘,逐渐和自然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巧合的是,在她分享时恰有一只小鸟飞进了会场,她试着吹响“鸟哨”,一人一鸟在舞台上实现了奇妙的“跨界”互动。

为什么用自行车运动做乡村振兴?自行车可以链接城乡规划,把城市和乡村连接在一起,可以把线路产品加上去。“我们也做线上赛,把自行车和线上骑行内容结合在一起。“

主持人:李蔚女士,自然萌创始人

嘉宾:

贾黎平先生,九州步道发起人

黄晓青女士,苏州果木童年创始人

陆丰先生,爱丁堡公爵国际奖中国区主席

李金华先生,归属自然野外生活教练培训发起人

施怡女士,云总会发起人

在圆桌讨论环节,几位嘉宾和自然萌创始人李蔚女士共同探讨了户外教育与自然教育融合共创的各种可能与瓶颈,发现合适的 “人才” 永远是实践落地的大关键点。

李蔚:关于自然教育和户外探索融合,大家在以往的尝试过程中遇到过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是什么?有比较好的经验分享吗?

贾黎平:无痕山林是要解决在户外活动中吃喝拉撒所产生垃圾的处理问题。只要在户外活动中,无痕山林理念都可以无缝嵌入进去,这是我们在现实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成功方式。

施怡:自然骑迹、创变力量,只要有一颗创变的心,很多事是不难的,我觉得它会越来越好的。难点是要找到合适的人,包括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和合格的项目执行人才。

黄晓青: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自然教育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后疫情时代不同的群体纷纷加入到自然教育行业中,我们如何在市场中实现差异化竞争,是我们目前一直在探索的方向。同时,我们也非常珍惜每一次与客户对话的机会,将我们的理念与初心不断的传播出去。

李蔚:疫情以后各个行业都受到的一些冲击,自然教育、户外教育行业,它的冲击可能会尤其大。其实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各种趋势,一种是各种跨界共融,我们怎么样能够在这个当中可以建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我们的门槛,我们需要去做一些跨界,在跨界过程中还需要自己找到自己的护城河,这是很重要的。

李金华:自然教育和户外运动结合起来的人才需求,翻倍增加。以归属自然野外生活教练培训为例。

陆丰:当我们把一组青少年儿童放到自然环境里面,在各方面的风险都会成倍的上升。我服务爱奖的体系,从项目举办到体系标准的制定,这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如果我们讲无痕山林是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法则,我们要考虑的还有很多,交通运输、通信、医疗保障、餐食方面、营地住宿方面。还有讲到教育的时候,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李蔚:我们做自然教育和户外教育融合,怎么样的团队能够把我们理想中的这样一个破圈融合的教育可以实践出来?

李金华: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讲,中国的家长不太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但是特别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把户外运动的门槛提的足够高,你技术的门槛高,你的收入会比较高一点。户外运动行业里面,缺少一个自然教育,对教育学、心理学,对自然精神的分析,以及对一个孩子真正的陪伴,这个部分又是户外领域比较少懂的。所以当我去做野外生活教育培训体系的时候,我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多年轻人选择来我们这边学习。当你是一个足够好的人才,足够的教练和老师的,你的收入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团队是五个人,然后有大量签约的自由教练。

陆丰:爱奖希望更多的户外自然教育机构伙伴加入。目前在中国内地是170多家伙伴的体系,其中145家左右是学校,我们系统里规定必须带领学校学生去做户外探索, 98%的学校向我们合作的16家伙伴外部caigou。今年预计会有1W人次的服务需求量。

贾黎平:我们有个手作步道工作坊的项目,费用除了zhengfu购买、基金会和公益组织筹款支持,还有亲子家庭和参加者支付活动费用的方式来修建步道。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来的人,一批一批的参加手作步道活动,就认识了这个地方这个乡村这条路。来参加修路的人,他永远记得在这边修了一条路,他和这条路有一个链接,这个链接就叫自然链接。

黄晓青:在团队成员结构方面,我们的主创团队老师主要负责课程设计与落地。除此之外,也会组织自然引导师的工作坊,邀请更多关注自然教育的妈妈群体参与进来,并提供活动志愿者、助教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积累自己自然引导师队伍。

主持人:李蔚女士,自然萌创始人

嘉宾:

钱伯金先生,上海市林学会理事长、上海自然教育总校校长

王昀女士,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主编

段典典女士,ICE营地研究院秘书长

当探讨到自然教育和户外营地教育的未来发展,几位嘉宾一致认为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我们应该利用好各种科技和政策手段推动自然教育的发展,更要广开“脑洞”,将自然教育和循环经济、气候变化、职业教育等新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

李蔚:在自然教育和户外营地教育的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中,大家怎么看待我们这样一个跨界融合?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大家进行分享?

钱伯金:自然教育,跨界合作,一定要资源共享,把zhengfu的、企业的、民间的综合的力量。不仅仅是青少年,我们七八十岁也需要自然教育,我认为全龄受众段。两句话,为生态文明助力,为市民生活助乐,这是大的。

王昀:循环经济实际上是可以带动绿色就业。自然教育和户外运动教育的融合,可以延展到职业教育,或者作为一项绿色技能。现在气候变化的命题非常严峻,需要把自然教育跟可持续发展教育结合起来。

段典典:我们所有好的营地都应该位于自然环境非常好的地方。所有的营地里面一定都会有自然相关的活动,一般营地,艺术、体育、自然、科技四大类的活动,自然教育是bukehuoque的一块。从成功案例的角度,营地教育和自然教育的结合比比皆是,国内的大地之野、南京的野趣营地,都是国内非常好的营地。

李蔚:自然教育和户外营地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可以怎么样借助政策、科技各方面不同的手段,来推动自然教育和营地教育的发展?

段典典:从俄罗斯国家营地的案例来说,俄罗斯对营地教育非常重视,把好的风景给到孩子,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很多国家将营地教育自然教育和户外教育都和校本课程紧密结合。我们国家自2016年以后出台了一系列与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来支持行业的稳序发展。关于AI, 三夫提到他们在做一些尝试,做AI小的形象,可以跟孩子有一些互动,把一些前期的自然教育、户外教育的知识,可以给学生有一些像教练式的一对一的指导。

王昀:AI其实是帮助我们人去学习的,在自然当中,同样大家也是能够去相互助力的。我们自然教育、营地教育等,其实希望能够给青少年或参与的人创造一个发问的环境,至于他如何去寻找答案,他可以借助AI,再验证这个答案,如果不满足,更加激发了他到实地去的愿望。

钱伯金:走进自然就是教育,自然教育不一定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因为上海的自然资源很有限,社区花园也是家门口的自然教育,这也是我们都市的特色。目前上海有31家自然教育学校,主要有四支队伍:一是高校科研单位的正规军;二是行业体制内的主力军;三是社会民间力量的生力军;四是社区自然教育这四支队伍。我们想通过这几年来自然教育不断的推进,市民生活的需要跟社会的发展,这项工作越来越红火,希望越来越大,提高的层面也越来越高。

李蔚:在都市型的自然教育和户外营地教育当中,它的发展是怎么样的?会有什么样和一些大江大河的户外和自然教育,它们这种发展的趋势和特色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不同,我们要怎么样因地制宜?

钱伯金: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加大创建自然教育学校的力度;第二,提升我们的团队建设,四支队伍不仅仅是数量的拓展,要从扩大它的外延和提升它的内涵着手,特别是提升内涵;第三,要注重品牌建设即一校一亮点;要积极探索上海更好的自然教育新课题。

王昀:社区花园,需要考虑如何把它的自然生境营造出来。社区的生物多样性本身就非常好。人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和自然相处。

段典典:,一切皆可营地,家门口其实就有很多可以去做营地教育或者自然教育的地方。第二,既然在都市里,就用好都市的资源,比如说博物馆,比如说一些科技馆,科技馆里面也会有一些跟自然相关的内容,我们利用好我们的知识和场域,是不是可以做好这方面的内容。



Nanjing Sports Carnival 2024将于2024年9月6-8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如约而至,以体教融合、赛展联动的形式重磅打造火热的城市级运动氛围,持续推动体文旅资源整合、商业化运营及可持续发展。

商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