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预约)2024华山论鉴如何预约专家老师
宋宝财点评:这是一尊弥勒的造像,它这种形象主要就是根据晚唐五代时期有一个布袋和尚,根据他的那种形象来塑造的。我们现在见到的基本是这样的,因为他寓意好,所以说广大的人民都特别喜欢他。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造像它具体的细节部分的特征,首先它做成了一个坐姿,光头,笑眯眯的,而且两个酒窝特别深。上面是宽衣长袖,袒胸露腹。左手托着一个钵,右手拿着一个布袋。而且底部我们看到它是空的,有一些垫烧的痕迹,所以它烧造的时候应该属于垫烧的。然后上面这个基本上没有施釉,除了这个念珠上面有一种青白釉。像一般的宋元时期的造像,包括青白瓷还有我们龙泉窑的,它一般的脸部好多都是不施釉的。当然也有施釉的,施釉的在宋元时期相对少一些了。因为它这个釉子尤其如果是釉子稍微厚一些的话,它把这个人物佛造像的这个神态表情会遮盖了。再有一个不施釉它的好处,它应该是通过这种胎和釉之间的这种对比,做出来的作品就犹如玉器里边的那种玉雕俏色的效果,所以说它更增加它本身的这种灵动性。
我们看佛造像点看它的开脸,也就是它的神态表情,我们能看出来它虽然是满带笑容,但是它不够和蔼,不够慈祥,这个表情有一些夸张了,现代感比较强;第二点你看它这个头做成了和那个我们现在看到好多寿星一样,就是太长了,真正的如果到代的话它是比较圆的,不会这么长;而且它上边这个衣服的衣皱都是很粗糙的,这个线条很生硬的,不够流畅;后一点我们看到它这个底部,尤其是它露胎处,它这个胎体是过于得湿腻,虽然有包浆和这种垫烧的痕迹,但是是很生嫩的,很肤浅的,所以说这个造像它就属于一个现代新仿的经过做旧的这么一件藏品。
经我鉴定,这是一件南宋·青白瓷弥勒造像的仿品。
观察席意见:中国文化我们都知道历来都是兼容并包,我们的佛教自从东汉进入中国以后其实也是经历了很多次的中国本土化的这么一个变革,尤其在宋元以后才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认知的这个佛教中的一些神祇,或者是宗教仪轨的一些形式。这个弥勒其实早先的时候他并不是这种形象的,比如说我们在河北正定的隆兴寺,我们去慈氏阁去看的话它有一尊很大的弥勒木胎造像,头上戴着法冠,背后是有这个宝珠火焰纹,而且手在做说法的这种状态和这个造像是完全不同的。根据现在的考古研究和实物留存来看,我们出现这种大肚翩翩,微笑着,带一个布袋的这种形象的弥勒可能(现存实物)早应该是出现在金代的中期的时候,还是在正定隆兴寺,一进去这个天王殿就可以看到一个金代时期的木雕的这么一个弥勒形象。这个弥勒形象它的原始的传入中国以后,可能是受到了五代时期奉化有一个的僧人叫做契此,可能是根据他的形象,从这个布袋和尚才转化成了我们现在的弥勒这么一个过程。这件器物虽然是一个仿品,但是弥勒还是真弥勒,我觉着供在家里边还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