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县支局挂牌,打通金融监管“Zui后一公里

本次央行县支行人员转隶成为金监县局成员,是继2003年原银监会成立以来,两大金融监管部门第二次人员互动。

根据2003年4月的紫光阁机构改革方案,成立原银监会,央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划转给银监会,不再承担金融监管职能,实现向中央银行的转身。

彼时,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央行系统的一批工作人员,随职责划转到原银监会。

因此,现在的银、保监系统里有相当一批人,便出身于央行系统。

原银监会成立时,设立了总、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三级监管体系,采用原银监会统一领导、派出机构分级负责的监管架构,而县一级将“视需要,设置精干的办事机构”。

2004年5月11日,原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原银监会的派出机构包括36个监管局和306个监管分局,以及“银监局和银监分局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在县(市)一级设置监管办事处”。这是原银监会首次明确对县域监管机构的设置模式。

2006年3月,原银监会发布《关于监管办事处机构设置调整和人力资源整合的指导意见》,对监管办事处实行做强、撤并和分离三种整合模式。经历整合后,到银、保监会合并前的2017年,银监会的监管办事处共有1730个。

在实务中,管办事处属于市局的内设机构,成员也基本上在地市级办公,并不管严格意义上的县域监管下沉。

原保监会的派出机构主体则为省局,此外在13家个地级市,设立了地市级监管分局。

2018年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时,银、保两大监管部门合并成立原银保监会,亦只设立省级和地级市两级派出机构。

银保监会成立后,306个银监分局便转为银保监分局,弥补了原保监会监管半径在地市级的不足。原银监会的1730个监管办事处则转为监管组,对广大县域的监管,便依靠监管组里为数不多的几名成员。

更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不管是银监会时代的监管办事处,还是银保监会时代的监管组,该机构一直面临法律地位以及职责的确认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办事处/监管组不是一级独立机构,仅作为分局的内设部门,没有相对独立的审批权、立项检查权和处罚权,没有发文和行文等Zui基本的行政权力,不能独立监管,只能充当“信息员”的角色。

彼时唯一真正下沉到县域的便是央行。自从原银监会成立后,由于央行不再承担金融监管职能,业界便一直讨论央行县支行的存废。

2009年,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建设的意见》,对县人行确立了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三大职能。该文件亦表明了央行对于其分支行的态度。

后来随着央行增添了支付管理、动态准备金、MPA考核等职能,以及“两管理、两综合”金融管理制度的确立,其对于县支行愈发重视。

在2018年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中,解决银保监系统县域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成为其中的重头戏之一,甚至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该轮改革的核心。彼时的一个方案便是由银保监会增设县支局作为县级派出机构,划转当地的人行县支行充实监管力量。

另一方面,2018年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央行扩权。基于此,央行的机构改革,不仅包括回归省分行制,还包括县级支行是否划转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区分行的存废县支行去留,是一个“套娃”般的问题,存在了长达40年的县支行能否顺利划转,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大区分行的态度。

据了解,在大区行模式之下,大区分行掌握着“juedui权力”,辖内分支机构职工的人事、财务的使用和分配权,皆牢牢掌握在大区分行手里,尤其是在央行逐级分配制的工资经费体系下,职工的工资经费指标由总、分、支机构层层按人头数分配。

据了解,自从传出央行县支行划转合并的消息后,很多县支行的年轻人希望转到银保监支局工作,从而解决由“四不像”的行员变为“参公”(即参考公务员)的身份。

但一个现实问题恰恰在于银保监支局的编制问题。毕竟彼时银保监会成立时,整体上已处于“超编”状态,尚待其逐渐消化,遑论县支行的编制。

尽管早在2016年4月央行在官网发布的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中便透露“结合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推动恢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分省管理体制”,2018年大区行改革的思路也已明朗,关于央行县支行划转和增设银保监县支局已讨论了数次,Zui终都未能落地。

Zui终,作为权宜之计,原银保监会下发了县级派出机构整合方案,暂不设置县支局,而是将原监管办事处改为监管组,作为县级派出机构改革重组的暂行措施。在分局、局增设普惠金融处,下沉对普惠金融的监管。

2021年,业内又一度传闻央行县支行整体划转给原银保监会,改设为支局,不过后来亦无下文。

到了2023年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不仅完成了撤销大区分行、回归省分行,还Zui终实现了央行县支行划转到金监支局的业界夙愿,也完成了上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未竟之业。

等待了近六年的央行县支行的人们,终于踏上了金融监管事业的大舞台,成为县域金融监管的“主力军”。

从此,县域监管队伍,“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


延伸监管“前哨”

与以往改革相比,本轮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

在该顶层设计之下,在中央金融委的领导下,一行一局一会的监管分工进一步明确、央地金融监管职能进一步厘清,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的设置和力量配备亦得以统筹优化。

健全金融监管机制,理顺央行分支机构、国家金监总局地方派出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成为本轮金融改革的重要议题。

2023年3月启动的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规定,央行将不再设立央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央行地(市)中心支行。对边境或外贸结售汇业务量大的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央行地(市)中心支行派出机构方式履行相关管理服务职能。

对于央行来说,其分支机构改革,是实现20da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落实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重要一步。

如果说央行重回省分行制,是为了央行在各省更好地落实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宏观审慎职能,便于协调省级金融工作,那么将县支行划转到国家金监总局,将有助于国家金监总局打通属地监管半径所能到达的“Zui后一公里”。

作为金融监管部门,无论是央行还是金监总局,都肩负“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监管使命。

从近年来发生的金融风险来看,大部分发端于县域,或在县域形成扩散之势,尤其是来自村镇银行和县域农商行的金融风险,呈现点多面广、复杂关联、易发多发。但是由于金融监管人力不足,监管力量在地方上相对薄弱,存在一定的监管空白,成为国家金监总局落实“五大监管”所面临的一大现实难题。

如业内人士所言,垂直监管是一种监督思维,分权才是现代行政制度的理念。如今,划转央行县支行,国家金监总局增设县域支局,成为两大金融监管部门“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后,在国家金监总局省局和央行省分行相继挂牌后,央行县(市)支行也进入有序上收财务和业务的状态。

2023年9月23日,外汇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有关分支局对外发布停办外汇业务相关公告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计划单列市分局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拟停办外汇业务的县(市)支局(不含拟调整为派出机构的县(市)支局,下同)及其上一级分局对外发布停办与承接业务公告。

一些县级财政局则发布消息披露,当地部分县区央行国库将并入地(市)中心支行,或进行撤户备案工作。

国家金监总局这厢,则在2023年7月27日在旗帜网发表的《以主题教育为契机 奋力开创金融监管工作新局面》一文透露,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机构改革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研究确定时间表、路线图,持续完善“三定”规定草案,有序推进职责划转、县域派出机构组建、人员统一规范管理、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等各项工作。这也是其首次公开披露县域派出机构组建的信息。

2023年10月16日,国家金监总局发布的《关于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披露了其2024年计划招录的人员,其中便包括县级派出机构397人。

进入2024年以后,一行一局之间县域派出机构人员划转工作提速。

2月,央行分支机构人员参加公务员考试。

随后,转隶的县支行人员参加了金监总局与央行联合举办了央行县支行干部监管业务培训。

3月,县域派出机构人员筹备组成立。

4月3日,央行和国家金监总局联合召开1571家人民银行县(市)支行人员划转会议。根据各地的现实需要,有191家县支行予以保留,共设1794家县支局。

五天后,县局正式挂牌,从此县域金融监管开启了新篇章。

当日,国家金监总局发布的新闻稿称,县域监管支局挂牌成立,将为构建完备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推动金融监管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监管支局负责人亦在当天挂牌仪式上一致表示,将结合新时代金融监管职责使命,聚焦强化“五大监管”发挥好监管“坚强前哨”作用,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据了解,此前一些加盟县局的央行县支行年轻员工对即将奔赴的县局充满了期待。

有熟悉金融监管体系的业内人士指出,金监总局的体制非常有利于年轻人成长,上下一体的集成式工作方法,能够很快让能力出众者脱颖而出。


商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