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腰蜂
细腰蜂是胡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胡蜂总科的一个分支。学名细腰甲虫,又名棉铃虫、蒲卢、缸瓦蜂。典型特征是因细腰而得名细腰。蜜蜂在非繁殖期无固定巢穴。繁殖期过后,雌蜂用泥土筑巢或利用天然空心树洞、空竹筒等作为栖息地。每巢产卵,巢内挂丝。以捕杀鳞翅目昆虫(水稻螟、稻卷叶螟、玉米螟、棉菱、棉铃虫、棉铃虫等)的幼虫和其他昆虫为食。
1. 生物学分类在生物学分类上,胡蜂分为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夜蜂亚目、胡蜂科、胡蜂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全世界。分布方面,目前已知的种类有3000多种,常见的种类有中国异果木、中国杂果木、中国异果木、中国异果木、中国异果木等。
2.名字的由来。黄蜂通常被称为棉铃虫。这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黄蜂只有雄性而没有雌性。它只能把棉铃虫抓起来,当成自己的后代,封在泥房里寄生生存。因此,古人把黄蜂誉为棉铃虫,它们寄生和饲养的后代也被称为棉铃虫。他们不知道黄蜂捕捉棉铃虫只是为了为它们的后代储存食物。
3、形态特征细腰蜂体长15-25mm。典型形状的特点是腹部和胸部之间的连接极薄,因此得名。黄蜂的整个躯干由三部分组成: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由头部、复眼、单眼、触角和口器组成。各有一对足,中胸和后胸各有一对翅,腹部由七个腹节组成,雌蜂腹部末端有针状产卵器。
4.生活习性黄蜂是一种寄生蜂。成年蜜蜂通常无巢,自由生活。雌蜂产卵时,用泥土筑巢或用空竹管筑巢。每个巢下一个蛋,并用丝绸挂起来。巢内捕捉鳞翅目幼虫,麻醉后存放在巢室内,供幼虫孵化后食用。一个小室通常存放20至30只幼虫,雌蜂密封后飞走。
五、生态价值细腰蜂是典型的益虫。主要捕食水稻螟、稻纵卷叶螟、玉米螟、棉菱、棉红铃虫、棉铃虫等农业害虫。每年可繁殖两代,一般在5月。前十天交配产卵,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羽化,9月前为活跃期,每天捕食害虫100余只。
6、繁殖特性细腰蜂的虫害一般都比较强。首先,雄虫钻入地下寻找寄主(如金龟子等)。不同的物种会在不同的宿主身上产卵,平均每年两代。 5月上旬交配产卵,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羽化。一个成虫平均每天捕食害虫百余只,是农林环境的忠实守护者。
7. 生物毒性S. slenderidae 的某些特征与黄蜂的特征相似,并且根据物种的不同略有不同。腹部末端有与其他黄蜂一样的毒腺连毒腺,但毒性相对普通黄蜂弱。主要用于杀灭蝗虫、蟋蟀等小型昆虫,以及螟虫、棉铃虫等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