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欧阳文忠公文集
1.文言文翻译谁能帮忙翻译;中的<;爱问知识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
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
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
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
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
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
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
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C.居,当,任。
居功自认为有功劳。2.D.两个“以”均是“因为”义;A.“而”靠前个表并列,第二个表修饰;B.“其”靠前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反问语气词;C.“之”靠前个是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第二个是音节助词。
3.B.文章第二段谈到并且肯定了欧阳修的文章成就。4.(1)译文: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作流传于后世,如果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又悲伤什么呢!(2)译文:但是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尚且还因为先生的死痛哭流涕。
(3)译文:临风想念,往事不能忘怀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参考译文:靠人的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还不一定能够实现,何况天道渺茫,又怎么能够把它揣测到呢。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作流传于后世,如果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又悲伤什么呢!先生具有深厚的才气,高远的见识,再加以精深的学术功底。
因此充实在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豪迈雄伟,精巧奇特。他蕴藏在心胸中的伟力,浩大有如长江黄河之水的积储;他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清亮幽雅的音韵,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博大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自从先生做官四十年,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虽然处境困难,不得升进,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
已被压制又被起用,于是名闻全国;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他考虑身后的大事时说,像先生这样的大才,可以把决定国家安危的大事相委托。
等到后来发出计谋,从容指挥,迎立新皇上即位,可以说这是一千年才遇到一次的关键时刻啊。先生功成名就了,却不居功,主动退隐,他从出任官职,到归家隐居,这样高尚的品德,决不会随着躯体同朽,而一定长留在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滨。
现在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尚且还因为先生的死痛哭流涕。更何况朝中的士大夫,平素交游往来的人呢,又何况先生是我一向敬慕并瞻仰的人呢!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临风想念,往事不能忘怀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3.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稍微饮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至于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阴暗(或)明亮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景色.(到了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到了秋天)秋风高爽霜色洁白,(到了冬天)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景色,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前往(山里),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致不同,因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野味野菜,交错地在面前摆放,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玩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的是宾客们欢乐的样子.(有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个就是)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夕阳挂在山上,人和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但是禽鸟懂得山林的快乐,却不懂得人的快乐;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客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郡的欧阳修啊。
4.《老苏先生墓志铭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老苏先生墓志铭欧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
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
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
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
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
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
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
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
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注:①悫:笃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闻于蜀之人久矣闻:闻名B。间而出其所有间:间或,断断续续C。
举进士再不中再:又,还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除:授于官职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3分)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A。①③⑤B。
②④⑥C。①⑤⑥D。
②③④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B。
苏序对苏洵的学习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都去责怪他,有人问他原因,苏序也只是笑笑而不回答。C。
自从苏洵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D。
苏洵跟姚辟一起编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礼》,书编写好了以后,刚刚上奏朝廷没有得到答复就因病去世了。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3分)(2)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4分)(3)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3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小题1:(4分)(1)铲除(2)考虑(3)回复(4)迎接
(3分)
小题2:(10分)(1)过了几天,(吴公)揭露出一个非常奸恶的官吏,把他流放到岭外,整个开封府极度恐惧。(3分)
评分建议:发、股栗、语句通顺各1分。
(2)因此朝议的人才悔恨没有采纳吴公的建议,而使中原财力空虚国力枯竭。(3分)
评分建议:由是、虚弊、语意通顺各1分。
(3)御史中丞根据《洪范》说大臣在朝廷上争论是不恭敬的事,所以雨没有顺应天时(而
下)。(4分)
评分建议:廷、肃、宾语前置句、语意通顺各1分。
小题3:(2分)遽以利害牒河东/移书庞公/且奏疏论之
小题4:①实为夷狄,反复无常;②自封名号,不可自削;③彼得其欲,不肯妄动。
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意义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所给的四个文言实词,在句子中都是作为动词来使用的,其具体的意义要考虑其主语或宾语。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中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而关键词语则是要靠句子的语境,有时还要联系上下文来破译。如(1)句中的发,揭露;股栗,形容极度恐惧;(2)句中:由是,因为这,因此;虚弊,空虚,弊,枯竭,破败;(3)句中:廷,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朝廷上;肃,恭敬;“雨不时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序应为“雨不若时”,意为雨没有顺应天时(而下)。
小题3: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根本点是对所给句子意思的理解,其次是抓住句子中的相关信息来处理和把握。其中句子中的名词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弄清楚其在句子中是作主语还是作宾语,抑或是作状语,就可以在其前后来断句了。如本句中的“河东”,“庞公”,还有的就是句子中的代词“之”,抓住了这些就可以断句了。
小题4: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干的内容要求,结合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找到答题区间。“独公以谓元昊虽名藩臣,而实夷狄,其服叛荒忽不常,宜示以不足责,外置之。且其已僭名号,夸其人,势必不能自削,以取羞种落,第可因之赐号若国主者。且故事也彼得其欲,宜不肯妄动。”然后就可据此来根据组织答案了。这里是三句话,每句话讲一点意思,可截取其中的关键词就可以了。
6.醉翁亭记阅读答案要快啊谢了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编辑本段]译文粟润湘篆书《醉翁亭记》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人们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旅游。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酿酒,泉水香,酒甘醇;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为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他们的快乐而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