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信息港【“天大智慧”助力港珠澳大桥建设】
港珠澳大桥24日上午正式开通运营,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昨天从天津大学了解到,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到正式开通,天津大学多人次参与到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建设施工中,贡献了“天大智慧”。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桥隧连接人工岛的设计工作,岛壁采用沉入式钢圆筒结构。受该公司委托,天津大学王元战教授课题组承担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桥隧连接人工岛沉入式钢圆筒结构的稳定性及渗流分析工作,解决了波浪作用下软土强度弱化、沉入式大圆筒结构破坏过程模拟等科学技术问题,对各种荷载工况下桥隧连接人工岛沉入式钢圆筒结构稳定性和渗流进行了计算分析,为完善人工岛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安装船、沉管、缆绳和水体系统的三维精细有限元仿真模型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段由33节沉管组成,每节沉管的重量接近8万吨。沉管在深水坞预制好后,安全浮运和沉放是整个工程安全施工的关键。为了协助设计施工单位解决这一问题,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肖忠副教授负责的“波流联合作用下沉管浮运数值仿真计算”科研项目,首次建立了安装船、沉管、缆绳和水体系统的1:1的三维精细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在计算模型中考虑了水体的黏性和紊流特性及安装船、沉管、缆绳和水体相互间的耦合作用。建议了合适的施工窗口,为实际工程中的沉管及沉放驳结构上的合理布缆方式和施工工艺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课题组赴工程现场对沉管最终的浮运系泊方案进行了现场考察,为保证沉管结构在浮运及沉放过程中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指导。
港珠澳大桥桥墩预制件加固在半潜驳运输船上
港珠澳大桥的桥墩采用陆上分节预制、水上拼接安装的施工工艺。单个预制件最大重量达3510吨,高度超过22米。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别社安教授团队对整个驳运系统进行了水动力性能计算、桥墩的拖航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墩在运输驳船上的加固稳定方案,保证了桥墩的安全运输。
来源:天津日报、新华网、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