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绦虫的防治技术
猪带绦虫的防治技术有哪些?猪带绦虫和囊虫病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的猪带绦虫引起的。猪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猪带绦虫或猪带绦虫,是我国主要的寄生绦虫。在古代医书中,称之为白虫或白虫。人是猪带绦虫的最终宿主,但也可成为中间宿主,分别引起猪带绦虫和囊虫病。
猪带绦虫和囊虫病分布广泛。除了因为宗教规矩而戒猪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各地都有零星的案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中非、南非、拉美和南亚。该病在中国也广泛分布。已知绦虫病和囊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与居民的肉食方式、人类粪便的处理、猪的饲养方式有关。
驱虫方法与牛带绦虫基本相同,效果良好。吡喹酮5毫克/公斤体重治疗猪带绦虫有效率达95%以上。近年来发现,吡喹酮在治疗绦虫病时,可刺激囊虫病的症状,如癫痫发作和剧烈头痛。在疫区大规模治疗过程中,可能有少数患者合并有脑囊虫病。用吡喹酮驱除猪带绦虫,还可引起脑囊虫病变性、死亡和破裂,刺激脑水肿和炎症反应,导致危险的脑水肿甚至脑疝。因此,吡喹酮可用于治疗5 ~ 10 mg/kg体重的个体猪带绦虫病合并囊虫病患者。但在神经系统囊虫病高发地区,尤其是大规模现场治疗时,宜采用2.5mg/kg体重作为小剂量治疗,既能保持驱除猪带绦虫的高效性,又能避免严重的副作用。
在治疗绦虫病时,应防止恶心呕吐,以免孕段回流到胃或十二指肠,使虫卵自行感染,引起囊虫病。驱虫前服用小剂量氯丁二烯12.5mg,驱虫后2小时服用泻药50%硫酸镁60ml。对合并脑囊虫病的猪带绦虫患者,应住院进行驱虫治疗,并在严密观察下进行。一般来说,在治疗囊虫病的同时,也可以驱除肠道绦虫。具体方法见囊虫病。